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

~三伏天即將到來,冬病夏治的好時機~

一、三伏天的由來
中醫所謂的三伏天(初伏天、中伏天、末伏天)是依據節氣曆法所計算而來,從夏至算起,第三個庚日以後的十天為頭伏,第四個庚日以後的十天為中伏,而立秋後的初庚後十天為末伏。頭伏加中伏加末伏就是三伏天。所以也有天氣諺語說:「夏至未至勿道熱,冬至未至勿道寒。」這段日子也要小心不要中暑。而今年九十八年三伏天時間為:初伏7月14日二伏7月24日末伏8月13日

二、冬病夏治~過敏性鼻炎、氣喘
所謂的『冬病夏治』是在夏日做好疾病預防措施,以減少好發於秋冬的疾病困擾,例如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等。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日子,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,選取一些辛溫、溫陽、逐痰、祛寒的中藥,在我們背部一些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特定穴位上進行穴位敷貼,此時因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,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,故用來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,到了季節交替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,如此也減少了哮喘病的發作,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。
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利用三伏天治療的紀錄,其中《荊楚歲時記》記載:「八月十四日民並以朱點頭額 ,名為天灸」。到了明朝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時,更系統介紹天灸療法治療瘧疾、哮喘等病。「三伏貼」即是在三伏天所做的穴位貼敷治療法,治療方法是將中藥製成藥餅,敷貼在適當穴位,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達到治療效果;本法除了可減少腸胃道干擾,延長藥效外,尤適合不喜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;但孕婦及兩歲以下幼兒,則不宜採用。

三、注意事項
1. 敷貼3-4小時。老人、小孩或皮膚較脆弱者:1-2小時。
2. 局部會有熱及燒灼感,一般約半小時後出現燒灼感的反應會比較明顯。若覺得刺激難耐請立刻撕掉穴位敷貼。
3. 敷貼時不宜曝曬陽光,或從事激烈的活動。
4. 有口乾及頻尿的現象,請多喝水,請勿飲冰水。
5. 撕下藥物後,局部要以溫水擦弒,可以塗抹少許潤滑乳液,當日勿泡冷水或游泳。

四、敷貼療法的禁忌症
1. 皮膚長有皰、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。
2. 疾病發作期(發燒、患有嚴重疾病),正在咳喘的病人都不宜敷貼。
3. 兩歲以下的孩子也不宜進行敷貼治療,因兩歲以下的孩子皮膚比較嬌嫩,容易引起感染。
4. 少數對敷貼嚴重過敏、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患者不適宜。
5. 孕婦、嚴重心肺功能不足。

沒有留言: